
微信公众号
车东西7月1日消息,昨天上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再次开启了一次长城汽车直播NOA挑战,本次挑战的城市是道路复杂交错,以“8D魔幻城市”闻名的重庆。
本次体验的车型为配置了最新OTA升级后的Coffee OS魏牌蓝山智驾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共有两辆蓝山智驾版参与,一号车为魏建军全程使用NOA驾驶,二号车由魏牌总经理刘艳钊和长城汽车智驾负责人吴会肖手动驾驶,能够说是进行了一场人驾与智驾的全程对比。
在重庆解放碑地下环道和盘龙立交等高难度场景中,成功应对了变道避让行人、90度直角弯道、绕行占道车辆、斑马线避让非机动车等挑战,并在复杂的盘龙立交中展示了精准选道和多种变道能力,网友直呼“更像老司机”。
在整体表现上,此次的长城NOA系统体验也有网友评价,“以后拿到驾照可以安心上路驾驶了”,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高阶智驾不仅是一个“老司机”,也还是一个“好教练”,真正的完成了人车共驾的理念。
在汽车行业普遍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的当下,高阶智驾的体验不单单是主机厂实力的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一环。
此次的测试路线从观音桥附近出发,到达朝天门长江大桥、盘龙立交和解放碑狭窄地下环道,每一个点都极具挑战性,考验长城NOA系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盘龙立交相当于12层楼高,具备8个方向20个匝道口,稍有不慎走错就可能会引起“重庆一日游”,而解放碑地下环道路窄弯急,光线不良,对于人工驾驶都极具挑战。
在本次的直播中,常规的路线决策执行已经是可以轻松拿捏的,而本次的重磅内容则是涉及到了重庆最复杂的“盘龙立交”和网红隧道“重庆解放碑地下环道”。
这样的场景对于无图方案的感知压力是十分明显的。但长城NOA在其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导航路径选择也都是由车辆完成决策,而非工程师手动输入,十分接近日常驾驶工况的环境。
在决策端,有了端到端+占用网络算法技术的加持,在上述情景中,长城NOA系统的智驾表现都十分稳定、机智。
整体就感知而言,本次长城NOA在重庆这样的魔幻8D城市中的表现,十分出彩,在顺利跑完全程的基础上,还给各位观众带来了“小惊喜”。
在本次的长城NOA系统实测直播中,直线行驶、自主变道等项目都已经是基础中的基础,属于是“送分题”,这次车东西总结了长城NOA系统在此次直播中的14个表现不错的特殊场景,的确将长城的NOA产品带到了可以商用的维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的路段切换时,长城NOA系统的连续可用性也是不错的,基本没再次出现需要降级或者接管的地方,这对于提升城市内NOA的体验而言还是十分重要的。
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热身”,当测试车辆出发后走到盘龙立交时,挑战才刚刚开始。
盘龙立交又名黄桷湾立交,是重庆主城区最大、最复杂的立交桥之一,包含5层,高37米,相当于12层楼高、以及配置了8个方向的20个匝道,稍有不慎就会走错。
车辆进入盘龙立交后,长城NOA系统表现稳定,在这个场景中,长城NOA系统要在短距离内连续识别易混淆的岔路,并选择正确的匝道,这对系统的选道能力和路径规划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长城NOA系统具备精准选道的能力,在重庆盘龙立交桥上支持拨杆变道、导航变道、避险变道、效率变道和避让汇流口变道等功能,能够轻松应对复杂的道路环境。
在巡航状态下,长城NOA系统可以依据不同的路况采取对应的应对策略,智能选择道路。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准确的通过前车速度和道路环境,自动调节车辆速度,顺利完成大曲率转弯。在盘龙立交的匝道上,有多个大曲率弯道,长城NOA系统也可以轻松拿捏。
在顺利完成盘龙立交的测试后,直播测试车辆继续前往解放碑下环道。该区域被重庆本地人称为“一环”+“七联络”+“N连通”,有“城市地下迷宫”之称。
解放碑下环道不同于传统的直线隧道,其内部有拐弯、路口和红绿灯,路线复杂,七纵八横。
面对复杂的路口,长城NOA系统能够精准识别交通灯的通行状态和方向状态,并根据车辆状态、交通灯状态和道路环境,自主决策并完成路口通行。
此外,不仅局限于城区的标准红绿灯,长城NOA系统在地下环道这样的非常规红绿灯环境中也能准确识别并作出决策。
进入地下环道后绝大多数的路线都是十分狭窄的,车道线在低光照环境下也有识别难度,但是长城NOA系统通过的是比较稳妥流畅的。
由于地下环道受限于土建规格,有一些非常狭窄的直角弯,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过,转弯半径小,对智能驾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长城NOA系统凭借其感知能力的加持,可以依据路口情况精准决策,在车道线不清晰的时候也可以将导航地图信息和感知信息融合,清晰地还原完整的道路环境,提前规划行驶路径,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流畅地完成超窄直角右转。
而在经过长江大桥这样长直路线但车流复杂得多情况时,相比于在隧道中的果断决策,长城NOA系统在长江大桥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从容,在保持直线行驶的情况下,还能轻松实现根据车流速度自主变道,提升通行效率。
例如,在机非混合路段右转,遇到并行非机动车,向左避让超越,后紧贴右侧,防止后续有车辆钻入视野盲区,确保安全。
而在重庆面对人车混杂路段,长城NOA系统可以依据不同路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动态规划行驶路径,博弈结果更聪明。在红路灯起步时能提前预判并规避电动车以及上一轮交通信号未完全通过的车辆。
同时,长城NOA系统能够提前预判要加塞的车辆、行人,及时减速避让,防止突发的行人、电动车等冲突,在保证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提高通行效率。在遇到一个公交车突然加塞时,车辆进行了减速避让。
此外,当车辆周边存在别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等,系统可以依据交通参与者的动作及周围环境灵活处理。
在这段路上,突然有一个行人横穿马路,十分危险,但是长城NOA系统的处理十分果断,避让行人,确保安全。
在狭窄路段遇到特殊情况,长城NOA系统基于强大的感知能力,对复杂路况的响应更快也可以在窄路灵巧躲避侧方行人。长城NOA系统在遇到逆行的行人时,也进行了妥善的处理。
此外,在无红绿灯管制的路口长城NOA系统的通行也比较可靠,面对三岔路口等复杂路口其也能实现丝滑左右转,要知道,没有交通信号管制的路口,每多一个方向,对于感知和决策的难度都呈指数级增长。
本次使用的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简称CP Ultra)。这一系统不仅代表了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最新进展,更标志着公司在推动高阶智能驾驶普及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长城汽车自2011年起便开始布局智能驾驶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014年,长城汽车实现了首批主动安全产品的量产落地。2020年,长城首款HWA高速辅助驾驶系统量产上车,并已搭载至多款车型。
紧接着在2021年和2022年,长城汽车相继推出了高速NOA量产系统和行泊一体性价比平台。
今年,长城汽车CP Ultra智能驾驶系统,支持了全场景NOA功能,覆盖高速、城区、乡镇等全场景。
在研发概念方面,长城汽车始终秉持“技术普惠”的理念,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中心,整合优势资源,降低硬件依赖,并不断探索L3+无人驾驶系统的落地,推动行业发展。
在研发实力方面,长城汽车拥有一个由近1300名“汽车+科技”人才组成的智能驾驶团队,90%以上为研发技术人员。他们不仅具备领先的算法研究能力、数据研究能力和仿真训练能力,还拥有丰富的工程化研发经验和系统安全经验。
CP Ultra智能驾驶系统是长城汽车最新一代的智能驾驶系统,具备强能力和快进化两个维度的优势。
CP Ultra采用模块化端到端架构,整合感知、决策和规控,确保信息无损传递;通过数据驱动、模型安全和安全策略兜底,提供多层级安全保障;利用数据回传和云端大模型进行高效数据处理,提升模型迭代效率;依托总算力规模达1.64EFLOPS的超算中心“九州”,为模型训练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此外,在全场景NOA功能上,其无需依赖高精度地图,在各种场景下实现自动变道超车、红绿灯识别与控车、复杂路口通行和无保护左右转等功能;通过特征级多传感器融合,精确识别30cm*30cm以上的各类障碍物;根据导航和道路情况自动调节车速进行智能变道,变道成功率达98%。
可以说在目前,长城汽车的高阶智驾保持了高投入、高产出、高站位的研发节奏,不断的推出更存在竞争力的产品。
本次在“8D魔幻城市”重庆的智驾体验是长城在面对复杂路况长城NOA系统挑战交上的一个新答卷,总的来看,体验十分流畅。
同时,长城汽车的CP Ultra智能驾驶系统也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相信在未来,长城汽车将继续致力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普及,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微信公众号